《第一单元、长度单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doc(2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 第2页 这些成语典故都是“储存”在学生脑子里的,自然会作为一个章节出来。写作时会随意“摘抄”,让文章更加出彩出彩。这样一年就能背下300多个成语和名言警句。久而久之,它们最终会变成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写在后面黑板的“积累栏”里,每天更换,也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上课前三分钟做。老师有定期体检等等。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大概需要3-5分钟来背一句成语,一句名言警句。为什么?还是没有完全“背下来”?根据实际情况做更详细的安排。 课本、报刊、杂志上的成语、名言、警句比比皆是,但学生很少在文章中使用,即使使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平时我也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孩子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说的能力,比如
2、听单词、单词和句子说意思、句子辩对错、故事讲故事、谜语和谜语、智力故事等。这样,孩子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听力,加强了记忆力,又发展了思维,为说话打下了基础。当我发现有些孩子不注意听别人讲话时,我会表扬那些随时注意听的孩子,或者让他们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抓住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注意听,注意记我,注意听和说的结合,训练孩子的听力。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老师的语言。我和孩子说话时,注意声音清晰,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有吸引力,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听的准确,我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掌握更高层次的语言。 如果你想练习说,你必须练习听。积少成多,这样你就会得到水滴穿石,绳索穿木的
3、效果。这样,你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给学生的头脑注入无限的内容。如果连那些基础知识都不记得了,怎么进阶?尤其是中文,涵盖的学科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仅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背”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文字和新颖的素材。 课程表:4节课。 其实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是有技巧的,“死记硬背”之后就会灵活运用。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8.建立长度的概念,会初步估算出一个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和绘制线段的长度(限于整厘米) 7.让学生初步了解线段。 教学重点:1
4、。在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cm和1m的长度概念,知道1m = 100cm。 6.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德育: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能力:1。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于整厘米)。 4.使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测量和绘制线段的长度(限于整厘米)。 2.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cm和1m的长度概念,知道1m = 100cm。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单位1,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和厘米的量,知道线段的量,画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