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教学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教学参考】(12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依法行使权利【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
2、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
4、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5、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6、【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7、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8、”“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目标】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遭遇“宰客”购买到假货校园欺凌人格受辱你是否遇到或看到过右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你是怎么做的?任务一、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新课讲授一、行使权利有界限张先生的母亲患病,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因为张母的病情严重医治无效死亡,张某认为是医院的医疗事故问题,于是纠集家属大闹医院,把灵堂摆到医院,要求医院给予高额赔偿。
事态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警方给予张某行政处罚。
张某为什么会受到行政处罚?因为张某的行为扰乱了公共场所秩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探究活动一近几年,广场舞风靡全国。
公园、小区、街道到处可以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的矫健身影。
但是,广场舞扰民的事件也是屡有发生。
人们开始抗议广场舞扰民,泼粪、放藏獒问题一跳广场舞是公民的什么权利?公民的文化娱乐权利问题二广场舞扰民,危害了居民的什么权利?居民休息的权利问题三居民的做法又侵犯了广场舞大妈们什么权利?侵犯了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权探究活动二情景一青年王某闲来无聊,在网上发布了一些假消息,引起了网友的不安扰乱了社会秩序。
情景二小区里,一些车主不按规定停放车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出行。
情景三小柳采用匿名的方式诬告单位领导贪污。
想一想:情景中的当事人是否正确的行使了自己的权利?不是。
他们的行为损害到了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某市发生船舶锚泊期间有人意外落水,下落不明,由于与航运公司协调赔偿未果,其家属便来到*海事局讨说法,且不听民警的反复劝阻,暴力阻碍民警执法。
近日,以袁某、王某为首的8人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原本正常的诉求,为什么成为犯罪?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采用合理、合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诉求,且不听民警劝阻,存在暴力抗法行为。
结合法律规定,分析上述案例中人们的行为是不是正常的游行示威?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遵守正当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公民应树立按照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任务二、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探究活动三情景一张女士到商场购物,回来后发现有问题,张女士马上联系商场有关负责人。
双方就此事进行协商,商场负责人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进行退换和赔偿。
问题一张女士是怎样维权的?通过协商的方式维权问题二这种维权方式有什么好处?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当事人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情景二刘女士是社区里的一名调解员,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她,她总是将双方当事人请到一起,讲事实、摆道理,讲政策、论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十几年下来,经她调解的纠纷不计其数。
问题一刘女士是怎样维权的?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问题二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调节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我国的调节方式主要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探究活动三情景三老魏是进城务工人员,在建筑队工作,因工程问题,老魏受了伤。
老魏要求工程队补偿自己的损失:医药费、误工费等。
但施工单位却以老魏受伤属于违反操作规程为由,拒绝履行合同。
最终,老魏申请仲裁,仲裁机关支持了老魏的诉求。
问题一刘女士是怎样维权的?通过仲裁维权问题二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当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采用非诉讼手段无果的情况下,就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俗称“打官司”)。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探究活动四某地派出所怀疑李某有违法行为,要求其协助调查,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对李某的羁押超过了必要的期限。
李某认为派出所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且违规行使职权,李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一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属于哪种诉讼?行政诉讼问题二诉讼形式包括哪些?如何区分?诉讼是怎么分类的?民事诉讼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对于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适用行政诉讼政机关有违法行为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公民权利,可以提起本课小结随堂训练小东和彤彤是同班同学,小东讨厌彤彤,想整整她。
于是,他在网上散布了一些对彤彤不好的言论,并对彤彤进行谩骂和侮辱。
当警察到校对小东进行教育时,小东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呢。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其他人合法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应该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公民不可能有言论自由公民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A.B.C.D.答案:B魏女士在网上买了一件衣服,货到后发现存在质量问题。
于是,魏女士主动联系了这家网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该网站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帮助魏女士联系供货商,弥补了魏女士的损失。
魏女士使用的维权方式是()A.通过与对方进行协商,达成了一致B.利用调节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C.要求有关仲裁机关,对此事进行仲裁D.运用诉讼的方式,维护了权益答案:A小摊贩和城管总是针锋相对,近几年来,“暴力抗法”事件屡有发生。
“做点小买卖本就不容易,还要受城管的气,凭什么?”小贩们这样说。
下列说法可以帮助小贩缓解不良情绪的是()公民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要善于调控情绪,消极的情绪会产生不良的结果执法机关应该依法行政,不能侵犯公民的权利公民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B.C.D.答案:B假期,王晓去外地旅游,在旅游景点就餐时遭遇了“宰客”事件。
下列做法有助于她有效维权的是()同商家进行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当地的政府机关投诉,要求政府机关调节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B.C.D.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