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万象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逐步抽象出概念。
2、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3、注重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念的形成,从而为计算教学做好准备。
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
5、【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利用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6、例1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草莓入手,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过程及含义。
7、例2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的意义,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幻灯片出示两组彩旗(有规律的排列)。
师:运动会上用彩旗来布置会场,同学们来说说彩旗是怎么排列的?生:说。
师:那么老师想知道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25面、38面分别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很快说出是什么颜色吗?老师就能很快说出是什么颜色。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说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说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课件呈现图一,共有6面彩旗,每人拿2面,可以分几人?图二,共有7面彩旗每人拿2面,可以分几人?用手中的彩旗卡片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同学们有的会用小棒代彩旗,有的会用于圆圈代彩旗,有的会2个一组,有的会3个一组。
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6个根小棒表示6面彩旗来摆一摆。
师:有6面彩旗每人拿2面,分了几人?6面彩旗有没有分完?想一想6里面有几个2?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情预设:学生会想,求6面彩旗,每人拿2面,可以分几人,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可以根据乘法口诀算是除法算式的结果。
】生:62=3(人)。
师:现在有7面彩旗,还想2面分一人,你会分吗?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结果,学生会发现分了3人,还剩下一面彩旗。
师:通过刚才的分法,你发现7面彩旗都分完了吗?分了几人?生:分了3人还剩一面。
师: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该怎样列算式呢?。
让学生尝试列算式,从中发现书写上的问题。
教师巡视后会发现同学们书写不正确,提示同学们,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列式时遇到了麻烦,剩下的“1”不知道该怎样写了,请看屏幕,是怎样写算式的吧!学生参照屏幕,自学列式及结果的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运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自学,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书写的理解并记忆。
】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写法。
师:7里面最多有几个2?这余下的1面彩旗不够再分一人,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师:有余数的除法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还有剩余,剩下的不够再分,就用余数来表示。
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把算式重新写在黑板上,边讲解边写。
看看例1的两个算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师补充。
课件出示彩旗的情境图。
(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船图形)师:同学们手中都有学具三角形卡片,现在用三角形卡片摆出小船,看看自己用卡片摆出了几只小船,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因为学生手中三角形卡片的个数不同,摆出的小船只数也会不同,剩余的卡片数也不相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摆法:(摆出正好的几只小船,没有剩余;(摆出几只小船后,还剩有卡片。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会很容易地说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因为遇到了余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探索有不同的要求,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和同学交流,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师组织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算式:8个三角形:84=2(只)没有余数9个三角形:94=2(只)1(个)10个三角形:104=2(只)2(个)11个三角形:114=2(只)3(个)12个三角形:124=3(只)没有余数13个三角形:134=4(只)1(个)14个三角形:144=4(只)2(个)15个三角形:154=4(只)3(个)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比较一下每道题中的除数和余数,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发现余数总是3,而且比除数4小。
】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余数表示剩余不能再分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让学生更彻底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知道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并且知道商后面的单位和余数后面的单位的不同。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教材第61页做一做。
学生思考,尝试练习集体讨论出答案,教师适时点拔。
四、归纳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新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62=3(人)答:可以分3人。
(72=3(人)1(面)余数答:可以分3人,还剩1面。
余数除数。